第一百二十七章 风晨的剑


当年新中国成立的国术部门确实让祖国的武术界掀起了一阵龙卷风,好多武术学家都将毕生所学奉献给国家,当时的举国人民都以奉献为荣,他们也是。
可是,不久之后就是十年浩劫,中国的国术再次被视为封建糟粕受到大规模的摧残,很多记录在国术部门的武术家别批斗肃反,出了极少数带着家族奔赴海外避难外,其余绝大部分都惨死在批斗之中。
虽然这些武术学家都拥有超脱旁人的本领,但这本领却不足以对抗真枪实弹,那一段时间,国术仅存的老武术家几乎都被消耗殆尽了,而其捐献在国术部门的秘笈也被冲进去的红小兵打砸焚烧,化为一片乌有。
不过也有一少部分秘笈当时被藏了起来,想风晨先做拿在手中的这本《武当剑法补遗》就是当初免于焚毁的一本。
可惜的是,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没有好好保管,只是被保存者就地掩埋,这么多年,其中绝大部分都受潮而损坏,只有一部分得以幸免,想这本《武当剑法补遗》由于被夹在中间,而书页又是由极好的四尺丹所制,才受损不大。
十年浩劫之后,中国的国术基本只剩下极少一部分流传在外了,相反,台湾省做为炎黄一脉相传,却拥有不少货真价实的武术家流落在那里。
像今天,民间几乎都不知道国术为何物,所知的不外乎军队所学的军体拳,还有其新兴的散打等了。
这本《武当剑法补遗》被韩友文的父亲拿到,其实是用来作为改良现行军队武术所用,他父亲还没有看,就被韩友文偷跑了。
不过韩友文的父亲是一名现代军人,其实并不太注重这种单体格斗的技法,在他眼里,战术和战略才是军人最为重要的,近身搏击虽然重要,但如果需要花费数十年才能练成,那就根本不是军人所需要的。
像实用的军体拳,散打,那才是他所需要的,虽然他本身也练过八卦掌,算的上货真价实的武术高手,但他却不并不痴迷其中,所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武术学家,他看这些秘籍,根本不是为了练习,就算知道其有多珍贵,也是为了从其中挑选出适合特种大队训练所用的东西。
他认为现代战争中,一个人的武术在高,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,在战场上,就算在厉害的武术学家,包括那些苦练数十年的内家高手,一样敌不过一颗流弹。
不过风晨却不同,他却极为认真的观看者,武术让他感觉到豁然开朗,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本事,在他看来,这武术虽然不如所学的巫术和蛊术来的强大,但却是极为方便的本事,尤其与他所练的山法配合,更是威力倍增。
而且用武术的战斗,能让他感觉更加酣畅淋漓,他先做都在回味那天与韩友文的打斗,暗想等有空了要跟韩友文好好打几次才行。
今天这套剑法也有些欣喜,因为他想到自己刚得到一把桃木剑,虽然那是一把用来驱鬼祭祀的法剑,但他又不会任何相关的法术只能当做一个烧火棍一样放在那。
而韩友文拿来的这本《武当剑法补遗》正好让那桃木剑有了用武之地了,虽然那桃木剑原本不是这么用的,但不都是剑么,也算物尽其用了。
这本剑法的书写者不知是何人,书中的他自诉并不喜欢那些套路的剑法,不过剑法不成套路,则无法传授给后人,这也是一种无奈,所以最后那些为了流传下自己所学的人终究是留下一套套剑法。
他说,武当剑法其实讲究的是因敌变化,不拘成法,而且这也是剑法的思想,在他的阐述中,一切武学都应该如此,只有这样,才能做到随着敌人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招数,对空手的有空手的对法,对用刀的有刀的,对用枪的则又不同。
书中说,剑法与其他兵器不同,别的兵器,一般都以力大为本,俩兵交锋之间,一气呵成,讲究的是一击制敌,兵器硬对强者胜。
而剑法讲究的是不与敌人兵刃相接,就算同样的剑,也不要相碰,否则剑锋也会折损,讲究的是凭空一击,不硬接敌人兵器的情况下,寻隙一剑击中敌人身体。
剑法最看中身法,其剑与神合说的其实也是剑与身合,剑法是一种技击方法,最强调以身御剑,以身法,步法,剑法合三为一,做到身形如龙,剑行如电,身轻体柔才好,所以用剑与人对敌,几乎动作之间快若闪电,让旁观的人眼花缭乱,几乎精气神全部集中在一起,每一招一式都要有其目的,后退则静若处子,全神贯注寻觅敌人弱点,动则宛若脱兔,乘虚而入,一剑立功。
风晨虽然现在还不懂任何剑法,但却已经看的如此如醉,感觉这每一个字都字字珠玑,仿佛都写在他的心头上一般,让他看的心头发痒,恨不得立刻起身拿起桃木剑开始练习。
韩友文却有些不耐烦了,这风晨拿起书一看就是半个钟头,倒把他这个客人晾在一旁,苹果香蕉他都吃了半斤了,风晨还没动,于是他气的过来说道:“能不能不现在看,我又没说收走,你留着慢慢看。”
风晨茫然的抬起头看了一眼韩友文,却又低头全神贯注的看起来,此刻,他的心思全部都集中在书中的世界里。
这是他读的最慢最认真的一次,因为他感觉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其应该有的意义,每一句话都会让他心头震动,勾起无数想法。
“我服了,懒的理你。”韩友文在病房里转-->>